网友问题:/ i& U" t, J5 l) c# G( M! b
* m# r# i- ^2 J" C% ]: a领导讲话稿要不要引用典型事例?怎样引用?
0 D4 k0 H* S; g- d( ^3 Q
' n5 N7 j# y1 h: j7 I老秘观点: K, }) j) d5 [
% F9 y4 _& M& m- U# p( L
c& A `, `# C, [$ T. N+ _首先我们要弄清引用典型事例的作用是什么。有的同志认为,讲话稿中不宜引用典型事例,既占篇幅,也没多大必要。这种说法不全对。有些讲话可以不引用,如党代会、人代会上的工作报告;有些讲话则需要引用,特别是工作性会议上的讲话。引用典型事例的作用主要在于四个方面:一是用于印证观点。任何观点不可能孤立地存在,要把观点展开,除了必要的叙述以外,有时也需要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该观点的正确性。比如在“团结出战斗力,出生产力”这个观点下,引用某县党政班子成员团结一致、拼搏进取、改变面貌快的例子,就能说明这个观点立得住。二是用于启发听众。比如在“思路决定出路”这个观点下,执笔者固然可以洋洋洒洒议上一大段,但如果能有实例为证,如某个乡因思路对头而由穷变富、某个乡因思路不对头而面貌依旧,这样一对比,效果肯定会更好。三是用于树立榜样。常言道“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”,有时领导在大会上表扬先进,不仅讲话内容本身需要,同时也是一种工作方法。如表扬某单位工作出色、某领导干部政绩突出、某劳模对事业发展有重大贡献,号召人们向先进看齐,不仅受表扬者倍受鼓舞,更重要的是能起到“点燃一盏灯,照亮一大片”的效果。四是用于教育干部。如某篇讲话强调领导干部一定要廉洁自律,可以引用正面典型:某领导清正廉洁,赢得群众爱戴,值得人们学习;也可以引用反而典型:某官员注意自律自省,贪欲日益膨胀,最终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,值得人们引以为戒。这样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来说明廉洁自律的重要性,听众所受的教育就会深刻得多。
' V6 L! G( [" p% i0 g9 u2 N: h) s: m9 h" l' I+ O5 \+ W
另外,讲话稿中恰当地引用一些典型事例,也可以使讲话更生动、更实在、更有读性和说服力,而不至于满篇都是干巴巴的说教、硬邦邦的要求。
4 |( R2 B4 q0 K0 M0 c5 N9 X) `
& Z5 w0 @3 A4 k7 N+ Y接下来就是如何引用典型事例的问题。
; J/ P" r. k1 }0 D9 h- ~! i7 Y$ l+ t# y$ t
首先,要精心筛选。同一方面的典型可能有几个、十几个甚至几十个,需引用时就必须挑选其中最有挖根生、最具说服力的一个或两个,而不能信手拈来,引用了次要的,丢掉了主要的,否则就会使人不服气,甚至引起某种猜疑。比如引用招商引资工作的先进典型,有1个县成绩突出,另外有3个县也搞得不错,那当然是选择第一个。8 q, L6 L7 ^/ A( b ~' V5 l$ o
$ M. @% B/ [& U- ?; c. s4 R其次,要行当地照顾到“面”。一般来说,基层的同志都在乎上级领导对自己工作的看法与评价,如能在领导讲话稿中受到表扬,那无疑是一种莫大的荣耀和鼓舞。所以“秀才”们常常听到基层领导说这样的“悄悄话”:“怎么样,我们某项工作做得不错,让领导讲话时点一点吧?调动积极性嘛!”基层同志有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,但他们的要求不能都满足,讲话稿毕竟不是光荣榜呀,怎么办?有几种办法可供选择:一是并列法,比如有3个单位工作成绩都很不错,可以把最好的那个单位摆在前面,再跟上另两个,写成这样:“××局、××委、××办等单位在治理‘三乱’中成绩突出……”;二是附带法,即主要讲成绩最突出的那个,讲完后再带上一笔:“××委、××办这方面工作也做得很好”,这样就行了,不必再展开;三是分散法,即同一个典型不宜每次讲话都引用,如果还有类似的几个典型,可以分别在几次讲话中点到,以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。不过要指出,这三种办法无论是采取哪一种,都要坚持以事实为准,不能简单地搞平衡,不能照顾关系,更不能任意拔高。
0 ?. ^$ ~+ [9 d* q# Z, ^ p
2 G9 S$ `& @. s+ G4 Z2 G再次,务必把事实搞准。既然是作为典型来引用,那么它的业绩、经验包括有关数据都必须是真实的、站得住脚的、有借鉴和推广意义的,这样才能令人信服。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有严肃认真、一缘不苟的态度,把典型的情况搞准,情况不明就要调查核实,直到确信可以把它作为典型为止,千万不能道听途说,不能听信一面之词,不能仅凭“据说”、“据反映”就下定论,否则就可能给工作带来被动。
a5 m0 k: r$ [3 }+ k, o7 Y4 {5 F5 q8 W. J$ Q7 P5 `
又次,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