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就想写一些职场故事,向舞鞋和琪琪学习,但是每次提笔,又觉得无从写起。
7 C0 R& d% f, L, q- H' W 今天决定试一试,从一些点滴开始,不是经验只是经历,未必是正确参考而已。6 F5 Y: N2 P3 _9 Z) _! V
1 A! I& f1 T# j4 o 先从习惯开始吧,有人说习惯是成败的关键,我觉得,习惯自私一些说,也是为自己方便,当事情繁杂起来,臃肿起来,习惯往往更能体现价值,有人说养成习惯,只需要七天,你认为呢?6 U- e. |5 e; m( N
8 I9 g% e% q; f1 V2 l; }
! A% N( F2 J+ I$ n8 f7 { 1、两个记事本
" ]9 C$ i! F m$ [1 N 这是刚刚来公司的时候,以为副总给的建议,当时只是好奇,没有坚持,现在想来,的确有些道理。7 j( B W' T8 I2 _, P
第一个笔记本,是会议用的,也许步入职场,就注定了要参加各种各样的会议,而你的身份也因每个会议的主题不同而有所变化,需要你记录,整理,发言,总结,因此,一个笔记本就显得很必要,如果可以,最好准备一个质量好一点的,而且是活页可拆卸,便于保存和更换。但是所有场合都是这一个本本陪着你是不是就够了呢?
4 Z5 R1 I: X; T/ L" H( P 我觉得第二个笔记本的价值更明显。: @- R: v- C3 |9 S1 e+ d
这个本最好要和日历相关,或者干脆就是一个便于携带有足够记录空间的台历。因为每个会议,都会有一个或多个任务,对应着相关的工作进度,联系人等信息,而如果我们只是将会议主题,内容,议程,待办事宜,进度流程一并记录到一个本本,会显得杂乱,不够突出重点,当然,不排除有人可以记录的很清晰,这也是一种习惯吧。
4 _ A- R! y# L6 `9 L 和日期相关的好处就是将对应的信息,填写到相应的日期,直接将两者联系起来,避免遗漏,一来可以提醒自己,二来,做完之后,可以标注,既可以有小小虚荣的成就感,也可以真正做到有始有终,善始善终。
' c7 u2 W" w/ S! J- i* {9 g
1 z3 f4 U$ O% |: P0 J5 ~# f* V0 } ] 2、清早的思考9 U1 x9 k# v( e
这是我一直坚持的习惯,觉得不错,就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下。
/ @1 J. W6 M" Z/ [- p 每天一早做到办公室,我会静下来几分钟时间,想下今天要做的事情,首先是要全面,其次是要过滤。那就是分出轻重缓急,然后标注出序号,1、2、3……记录在纸上。
e( d. t, A$ f# P; H! ~ 而一天中,一定会有一些突发事件,比如开会,比如沟通消耗过多的时间,那么原计划下午要完成的方案,就不会有连续的1个钟头时间,那怎么办,时间经常被打断成几个零散的时间段,这是我经常遇到的事情,那么就要更好的利用这张纸,见缝插针。
9 W) a& M/ ~: d7 o# m: S 比如下午的会议延长了半个钟头,散会后你发现离面试时间还有15分钟,而原来你打算用45分钟完成会议资料的整理和修改,一刻钟显然不够,那么,看看这张纸,原来今天还有一个任务是将××经费报销,那么这15分钟足够了,贴**,填报销单,然后准备资料,比较充裕的去下一个工作。( j7 z% b H' ~9 B! K' h
把每天计划的工作量化,一来避免遗漏,二来更好的见缝插针,及时调整工作安排,提高效率,三来,避免浪费时间。! y. ~: W' v0 E" A9 |* O9 l: J' u
快下班了,还有20分钟,要做的一项工作很明显是无法完成了,又不想加班,那就明天吧,而其实,这20分钟足够完成其他的1件或2件小事情,总比浪费掉的好吧。6 e- \ Q! F/ I, m M" z4 f
+ V9 i( g* ~7 s% m1 a1 s; q
3、过程&结果
8 z# l0 u3 m0 h) _& n 我觉得这个话题适合送给刚刚步入职场的学生朋友,而我至今还没有弄清楚两者到底哪个更为重要一些。9 |! [2 j3 q7 ~ ]; x! [4 ~
记得刚刚毕业那年,血气方刚,经常和主管顶撞,因为自己觉得自己没有错,我很认真的去做了,虽然没有做好,但是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,那时的我认为过程比结果重要,因为没有过程,就不会有结果,虽然这次没有结果,但是过程对了,就应该值得肯定,下次或许这对的过程,就能结出正确的果,而当时的领导告诉我,他认为,结果比过程更重要。
: h4 q$ D1 [( i) e0 r1 p/ k 知道自己也当了小小领导,也开始将工作任务分配给其他人去完成,才发现很多的观点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,所以我一直在以往的帖子里说,要换位思考,这很重要,因为高度往往决定了长度,或者速度,永远站在你的角度去分析,永远不会有更大的进步。
. N3 j) H' z. I. C3 o别跑题,那到底哪个重要呢?: ~6 J3 V6 @; J; z+ ^9 {4 K2 C; d6 `& ^
下面是我的观点,朋友们,不要把工作和生活混为一谈,永远不要,我承认,我是一个感性的人,因此,从感性的思维去分析,也许有一万个理由证明过程要比结果重要,人生的过程远比结果重要,但是在企业中也许未必,不会有人去听你讲道理,我们要的是数据,是数字,是实实在在的业绩,当然,不是说过程一文不值,好的过程会有好的结果,不好的过程会为好的结果提供教训,但你要清楚公司为你肯付出的成本,他们招你的目的,他们付你薪水的意义,所以如果做错了,就用好的心态去接受,面对,别再为自己找借口,起码我走对了这过程,思想决定行为,行为决定习惯,习惯决定性格,性格决定命运,如果不认错,下次还会错,过程和结果,你要什么,什么就重要,你追求什么,什么就重要,人总是要成长的,是不是?5 K; O( D9 a8 r, z* F3 J1 k/ `9 k
~ h: Z x% X4 Q7 H
6 K5 g+ }; z9 X* P 4、事情不会排着队来1 r/ J! d8 d) V! Y5 c1 C1 a( f
记得依然是初入职场的时候,和领导的分歧,那时他会同时交给我两个甚至更多的工作,而我说,我现在在做××工作,你又让我停下来,去做另外一件,然后我再回过头来做这件,还要重新理思路,效率不是很低,为什么不能等我做完这个,不打断我,再做另一个件,当时觉得自己蛮有道理,开口闭口效率。
) q3 F" R0 i7 X0 T9 [ 慢慢地才发现,事情总不会排着队来找你,大多的时候是,一件事刚做到一半或者刚刚开始做,就又有另一件事过来,还没处理完,另一个突然事件又发生。( A/ U5 B! O% d7 c1 V' q0 d! ]. v& n
所以说要摆正心态,有心理准备,客观地对待,要有办法去面对和解决这种问题,这是一种能力,而且是必备的能力,当工作任务集中在一个时间段铺天盖地的压过来,别去抱怨,自乱阵脚,先好好分析下,分出轻重缓急,事情暂时停止,不是就此搁置,而且要尽量高的提高效率,工作总有忙时和闲时,要懂得忙里偷闲,闲中多想想忙的事情,打理清楚,即使不能马上解决,也好有条理的分门别类,一面突然情况措手不及。; n9 E( i; h7 G8 L1 |: i* }
. Q$ d: i2 l1 ^) P2 n* e) {) j 5、若即若离
0 z) k: Q. y: M! o 记得多年前,一位学长同样也是好友对我说,大意是处理同事关系要能于若即若离之间,做人要不忘本位主意之道,他是我现实中遇到的难得的几个很欣赏的人之一,现在早已是中海派驻某大城市的老总,只是当时不是太懂。
0 d* ]' u$ ^2 ^" g E" _ d 也许他的意思是,感觉你和谁都熟,但感觉你和谁又都不熟,或者说还没熟到那种程度吧,这是一个度,尽在掌控。
( U. a, `0 p- w h# l$ j4 _2 } 疏远了,也许就会有麻烦,企业中很多事情是弹性的,人为因素会起到或多或少的作用和影响,同一件事,不同的人去沟通,也许结果或者效果截然相反,疏远,隔离,甚至矛盾暗战,无疑是为自己的职场设置暗礁,处处陷阱障碍,如履薄冰,怎么能开心?
5 d! @5 C6 E; J0 B 但是如果做人八面玲珑,左右逢源,是否就会如鱼得水呢?也许未必,带来的麻烦或许不必刚刚那种要少,如果上升为中层领导应该尤其突出吧,记得有人说过,有人的地方就有纷争,就有矛盾,就有利益团体,不可避免的小圈圈,你和谁都像哥们儿一样自来熟,今天和A总火热,B总心里想,哦,他是A的人,我不能让他了解这个项目太多的底细,后天你又和C总谈笑风生,A想,这小子靠不住,或许拿我当跳板吧,其实未必危言耸听,很多时候,两个有矛盾的高层在一件事情上有分歧,而你刚好夹在中间,此时,或许你和其中一位汇报无关事情时的一个亲昵举动,都会让另一个人产生芥蒂,更不用说他们如果都要你给出一个结果。, l+ u6 R- l& n( b; N4 l
总之,若即若离,说得容易,做的不容易,上班时候不谈私下的事,下班以后不谈公司的事,是我的建议。& `' r1 U: }3 d4 P m
" |4 [3 t) b5 E9 w 6、我有多好
3 J0 R, O6 P r 你会不会时常这样发问,我是怎样一个人?我到底有多好?或者多差?0 ~/ z: |: ~) o9 [- c- Z
还是一个故事,很早以前听说,讲的是鱼为什么不会“撞车”,因为水中又一个影子,为它提供参照,暂且不去谈论这种说法的科学依据是不是站得住脚,只是吸取其中的一个建议,人需要一个参考,一个镜子,会更容易更客观地认识自己。$ q5 D# P- |# B5 U) z( G
为什么领导交代工作的时候总是给部门的另一个人?我就听过一个员工说,一个领导周五过来部门,问谁明天上班,估计是要交代一件事情,而部门其他人这周刚好都休息,领导转了一圈出去,这个员工讲到这里,请有一份侥幸和得意的说,反正他不找我,更好,一定是什么麻烦事……# k: Y* @9 j; X) i0 X2 b3 {9 c
那我们有没有换个角度去想,为什么不找他呢?) s5 {: \0 z7 ?; s6 S
任何人,正常情况下,或许都不愿意背黑锅吧,把一项工作交给一个人,应该首先在心里评估一下,这个人能否胜任,是不是会给自己添麻烦,要自己担风险,这个风险多大?% e; x. Q p* r8 P4 u; I9 }
如果一个人开始总是信心满满,但遇到困难后便拍拍屁股,我不干了,干不了,解决不了,谁交给你任务不是提心吊胆,你的领导,你的团队成员。
# c. ~( b4 \+ i O, J$ y$ T6 K 如果一个人做事总是马马虎虎,丢三落四,而且出了问题之后,不等其他人开口,他总是先会有一大堆的理由和借口,你会希望、放心和他合作吗?
# y( \9 ~+ L2 p) L 如果一个人沟通有问题,其他人都能和平相处,他却像个定时炸弹,可能会和任何人发生摩擦冲突,摔电话,要么大家都别管,谁爱管谁管,我们都是打工的……2 u* k( J0 h( Y1 x
所以我今天想到的,就是这一点,你有多好?你够优秀妈?你是一个可以信赖的人吗?
9 F5 y0 ]4 O2 P; j
# f" \3 P' Q% g' D 7、没事动笔练练字
) T! B9 o; G ^) d; @; ` 每年回家,都会打开那个大大的皮箱,随手翻开一封封信,那各色的信纸上记录着很有个性的字体,和曾经的故事。
" M3 P" B- |; I4 M9 E 直到大学,还坚持写信,每每期盼打开信箱时的那一份惊喜和激动。
3 O+ c$ ]5 O& d% ` R 现在整天对着电脑,提笔的日子,已经很远了……5 ]; r5 `2 O+ ]( u' @* p
算一算现在需要动笔的事情吧,会议的记录,逃不掉的,但多半是胡乱在本子上写上几行要点;# O7 V; X" _: K/ g* M6 F, R+ L
为了考试写得申论,考完试手都麻了,一个小时写了一个月的字数;
( Z! X9 s/ _+ d" n0 T 每天逃不掉的各类签字,只是名字不太容易写,太多的时候,自己都觉得那不是一个人写出来的。: h. ?3 |0 t3 w* {$ c7 e* \" y- b% t
曾经还以自己的字而骄傲,自成一体,虽然没有练过,但起码很有个性,到了大学,有人说看我整片的字,像是晕机,也有人说,那哪是写字,明显是画画……
" k$ p/ f2 t0 b# m$ r 现在看自己的字,不是晕机,简直是晕死,奇怪还是不是自己的手了,真想把它剁了,嘿嘿。
C# G0 u' b$ B9 K8 X) D& a 前段时间买了字帖,司马炎的,诗词内容的,工作中总有一些零散的空闲时间,拿起钢笔,写几个字,即使我们再也离不开电脑,起码,依然要写出象样的字吧。8 @5 U4 L( H* p/ t
# N( Y( A7 f; r2 \ 8、跟对领导( S+ B! g, y) I
在感情领域,我们时常遇到这种困扰,是选择一个爱自己的人还是选择一个自己爱的人。
8 ?) I" U* a) O( { 在职场里,如果我们可以选择,我们回选择跟随一个什么样的领导呢?4 J" k. p/ {" n4 G. v) X2 M! w
可以说职场的起起伏伏,暗流涌动,一场天子一朝臣,高层变动也是时常发生的,很难“从一而终”,那么就先从小的地方说起。
5 B# S+ A0 h0 K' f, L9 Q 跟对一个好的领导,你可以从他身上学到很多,本领域的技能,更有处世为人的方法,真正修炼到了一定级别的高手,处理各类人或者事基本是游刃有余的,你可以每件事先在心里打量下,然后再看看领导是怎么做的,对照总结一下,发现自己的不足,和努力的方向,跟对一个好的领导,可以从他身上学到一种境界,泰然处之的镇定,喜怒不露于色的城府,要相信耳濡目染,如果你的顶头上司是个急脾气,动不动就拍桌子,自乱阵脚,也许你发现不知道从那天开始你也变得急了。
+ e" n' V4 k9 n9 Y* G( P 如果有领导赏识你,那是你的幸运,更是你的挑战,很多领导一旦认准了一个人,是不会轻易否定的,因为那要先否定他自己的判断,所以,你要做的就是让他更加的赏识和信任你,但不能越位太明显,不要突破工作范畴,尽量不要让所有人都清楚你和领导的关系到底铁到什么程度,这样一来是避免给大家压力,二来也是为今后准备一条退路。# Q0 W! K6 Y' Y) C) z" q
如果你的领导品行上有问题,最好今早敬而远之。
U& m& ^% o+ N4 P; Z5 A 而且,还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,尽量做到选择你的人让他觉得你主观上愿意跟着他,没有别你选择的人,不因此而埋怨你。
) g7 L n3 Y$ j' N9 j 曾经有一个副总十分看重我,刚好那时她新组建了一个部门,就将我调了过去,那是我刚来公司1年的小小毕业生,就被派到分公司去考察指导,当时我的职位是华东区市场督导,一出差就是1个月,每到一地要给分公司做培训,回来后副总又派我去深圳分公司实习下,当时是市场主管,可那时的我,只是觉得那里的环境太差,两个人公用电脑,大部分领导都是没什么学识的人,用excel做一个分析表都不会,而刚好那时另外一个副总也想调我去另一个中心,我就跑掉了,现在回头想想,真的是年少,那时做市场,没有天天往外跑,只是记得书本上那些条条框框,而不懂得向那些有经验的员工学习,大错特错,而如今已经拆分成两个集团公司的我们,也说不清那个更好,如果我当初留下,那个副总已经是集团的老总了,是否比我现在的发展更好,也很难说的。) x$ f% O6 G& F+ A4 Q$ Z. d: D
好像有些跑题了,很多时候,挑战是锻炼,也许是磨练,有的是领导给你的,有的是自己给自己的,别走丢了。7 ^6 P1 {% D! m V# @, }
6 s h9 I/ d% q/ M 9、两个皮包0 `! x w6 R& e3 R
听过这样一个故事,如果你看到两个人,都是标准的某大型保险公司的职业装,只是一个人提着一个大大的皮包,一个人提着一个小小的皮包。那么直觉告诉你,哪个人更有能力呢?
% p" O9 h0 ^9 a5 o1 C0 k% q/ I 其实大大,小小,都是一个宽泛的概念,具体多大,多小,看文字,一般是大大的就往大了想,小小的就往小处寻,那么你的答案呢?
( E( v& p" t" H 我想我的是后者吧,为什么?说不清,因为之前已经说了嘛,直觉。1 m$ s$ ]/ {) a1 U# G
我们会不会看到这样的老板,好像时时刻刻都有打不完接不完的电话,办公室门口总是排着队,你和他刚说两句话,电话响了,他示意一下,接起电话,刚放下,又进来一个十万火急的人……
0 P) ~: z) P( u7 Q! u% Z1 Z 忙碌不等于有能力,忙得不可开交更不等于有超常能力,一切尽在掌握,运筹帷幄,我又想起Y总。
: h, \1 T. q5 {$ s1 S 刚刚来公司时,Y总还在,那时候走过他的办公室,总会有意无意瞥上几眼,多半见他腿架在桌子上,对着笔记本,抽烟,于是想,是不是耶鲁的博士,都这样?后来听说他负责公司上市、筹资的工作,又听传闻说他从美国回来后风险投资失败,被老板招安,委身下嫁,钱了几年的卖身契,是迟早要走的。: i+ M0 E& e4 N$ Z1 |" G5 O
于是多半见他胖胖但不笨拙的身影迅速的在公司出没,两点一线,大门到他的办公室。/ F* {# [6 ?) A( Z3 u: |8 b
为数不多的听他发言却注定了是那么难忘,也许这就叫做魅力吧。, h$ s# z$ V4 Y; U
那年公司参加北京的展会,国际规模,行业内所有大小企业都参加了,公司当时正在鼎盛时期,定了全场最大的展位,仅仅从深圳过去的就有200多人,还有全国50多个分公司的各路人马,运货,布展,浩浩荡荡的人忙得不可开交,这架势挺让我兴奋,尤其是北京分公司经理,现场总指挥,很佩服他的活力,似乎在哪里都能见到他的身影,遇到每个同事,都热情的握手,就像慰问一般亲切,手要上下摇动5秒钟才肯松开,直到他的热情传染到我全身,打了一个寒颤。
5 y7 l& B' r. B5 u 庆功大会的时候,人坐满了大大的会议室,几个副总相互客气,最后让Y总发言,他推辞不掉,就说,我简单说一下,只说一点,事情可以这样做,也可以那样做,把事情做好可以有很多种方式,但我希望看到的是游刃有余……我当时就被这个词雷到了,于是将手机开机语设成了这四个字,虽然现在我一个月“开”一次机。
' r6 O% D! q' L1 C 说了这么多,似乎有些跑题了,两个皮包,你觉得呢?
8 x# {" ^7 [' z1 G7 L& S$ L6 M. s) U
10、聆听的角度
, G: K D2 ?2 V: o' a |